八哥又名了哥、鸚鵒、寒皋、鴝鵒、駕鴒、加令、中國鳳頭八哥、鳳頭八哥、九官鳥,古時稱秦吉了。
生態環境
八哥是一種群居性鳥類,在平原的村落、農田、大樹、建築附近以及山林邊緣都有可能發現他們的身影,在華南地區常常能夠在水牛背上、屋脊上看到他們,有時能夠發現與其他椋鳥科鳥類以及烏鴉混群
分佈地域
八哥原本分佈於中國南部及印度支那半島,是典型的東洋界鳥類。但非法鳥類貿易使八哥迅速擴散,現在在菲律賓及婆羅洲有引入種群,而在淮河以北的中國北方地區八哥也逐漸成為常見的留鳥。
特徵
本種鳥類通體黑色,粗看起來頗似烏鴉,但與烏鴉有著顯著的區別,首先八哥體形較各類烏鴉均遠遠為小(大嘴烏鴉體長50釐米; 八哥體長25釐米),其次八哥喙足均為鮮黃色。本物種在喙與頭部的交接處有著明顯的額羽,細看頭頸部的體羽,黑色中有綠色的金屬光澤閃動,初級覆羽和初級 飛羽的基部均為白色,因此在飛行過程中兩翅中央有明顯的白斑,從下方仰視,兩塊白斑呈「八」字型,這也是八哥名稱的來源,兩塊白斑與黑色的體羽形成鮮明的 對比也是八哥的一個重要辨識特徵;尾羽端部白色。本物種的亞成體額羽不發達,體羽顏色也不似成鳥那般黑得很成熟,略呈咖啡色。
食物
八哥為雜食性,通過對八哥食物得研究發現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基本各佔50%的比例,八哥經常取食的食物包括:各種植物的種子、蔬菜莖葉等、田螺、螻蛄、鞘翅目昆蟲、蝗蟲、地老虎等。
繁殖與保護
本物種繁殖季節為4月-7月大多於5月產卵每巢4-6枚卵,卵的顏色為鮮艷的藍色;在中國南方每年繁殖兩次。營巢多選擇中國傳統建築的屋簷下或樹洞中,有時也利用喜鵲或黑領椋鳥的棄巢。
本物種未列入瀕危名單,但受到非法鳥類貿易的威脅並被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,中醫傳統理論認為八哥除去羽毛及內臟的全體、取肉,有下氣、止血的功能,因此被利用。
八哥與非法鳥類貿易
八哥善於效鳴,甚至能學人言,因此自古以來就被人類作為寵物飼養,並且衍生出及其複雜的各種馴養名目。但八哥始終沒有實現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繁殖,因此鳥類貿易中所有的八哥均直接從野外捕捉,這種非法鳥類貿易對野生鳥類種群造成極大的威脅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: